电影《色·戒》,比小说《色·戒》,觉着电影在人物的刻划和故事的描写上更丰满些。看着清纯的学生模样的王佳芝,在香港演出爱国话剧成功后,坐在公共汽车上,身后坐着邝,美滋滋淋着雨,甜美的笑容和对未来的憧憬,那种心情,一切尽在不言中!
开始,觉得汤唯的表演有些生涩,但渐渐,她其实十分入戏。几处情爱镜头,也被男女主角表演的淋漓尽致,入情入理!并不令人感到矫揉造作!两人实际上是演绎着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。其中有爱有恨,有恐惧也有寂寞。不过,我更喜欢梁朝伟的眼中的一抹子柔情和陈冲游刃有余的表演!只是觉得岁月已在他们的脸上刻上了痕迹。再想想自己, 岁月也同样没有留情与我!
另外,尽管李安没有大力地用大笔墨去渲染日本人的侵略行为,而只是将其做为背景。但已足以让我这个游子热血沸腾!思乡之情不禁涌上心头!
结尾处,王佳芝对人力车夫说:“回家!”然后呆呆地坐在人力车上,看着人力车上飞快旋转的风车,似乎从她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到她的心里去!
总之,个人有个人的看法。我认为,一部好的电影,应是真实表现出人的内心深处,应让人回味无穷,应让人从中有所借鉴。如果从这些角度上讲,《色·戒》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!
《色·戒》之后的真实故事
一个人走出电影院时,只见天空还是原来的天空,只是不知电影中的人物是否也曾拥有过同样的天空?蒙特利尔市中心的上空,盘旋着一架直升飞机,轰轰作响。
晚上,九点左右,还在陪儿子做他的法语演讲作文,电话不停在响,气横横的接起电话,也是在生气老公不接电话。原来,是一老朋友打来。说,一位同年登陆蒙特利尔朋友的前妻去世,年仅四十几岁!
曾经的八年间,朋友们一个又一个,一家又一家,离开蒙特利尔,到其他城市去发展;我高中的好友小林子在一起车祸中丧身,至今还记得他狡猾的笑容;一位Concordia大学时同去美国同考美国注册会计师的王同学也英年早逝,留下没有工作的妻儿老小;又有多少夫妻带着共同理想来到异国他乡,从患难与共到形同陌路......
不过,也有许多新的生命在此其间诞生,给了我们新的希望......
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
2007年9月8日星期六
小儿郎上中文学校
(我从教室的门外用我的照相机记录了儿子一年级的第一堂课的情景)
今天早上,AL问,“妈妈,今天周六, 是不是不用去学校了? 我可以和Natasha玩一天了。”
我告诉他说,“你今天下午要去中文学校。今天嘉华中文学校开学的第一天。”
前两天,AL的数学老师孙老师打我手机,说因是开学的第一天,让我们早到学校。听她的声音,大约有四十岁左右。我说了谢谢,心里想着这数学老师真负责任。
早上一起来,就打开电脑并登陆MSN。因在网上遇一笔友,就多谈了一会儿。看见时间已指到十点,我写到:“不能再唠了,孩子要去中文学校了”
她说:“今儿是周六,去那门儿的学校呀!”
“中文学校!”
“可怜的孩子!”她写到。
我不得不挂机。
吃过早餐,已是十一点。就全家人急急忙忙去图书馆借了十几本AL喜欢的书籍,奔赴downtown的嘉华中文学校。
还好,第一次提前这么早到学校。还得看一下AL的语文课在哪个教室。和许多家长一起,在墙上贴的名单上找到AL的语文教室。真不容易!
赶到AL的数学教室时,已有一位家长和她的女儿在那里等待。
孙老师来了,赶情是一位年进花甲的老师。她告诉我们她已在中国教书三十二年。她人真热情,认真,又有责任心。她早就把孩子们的汉字名签做好了。
陆陆续续的,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家长都到齐了。孙老师让孩子们去找他们自己的名签。AL看了看我,我这才想起,AL只会写自己的英文名字。也只好帮他找出他的名签,放在他的课桌上。
最有感触的是孙老师的中国式开场白,“我知道,这些孩子们都是你们的命根子,心尖子。当家长的,又有哪个儿不是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。你们把孩子们交给乐我,你们就放心。我会照顾班里的每个孩子,不论他们坐在哪一排。”
听到这时,我的鼻子一酸。想当年,父母把我送到大海林四中去读书时,他们是否也和我此时此刻一样,牵肠挂肚呢?我们在加拿大的每一位中国人,不论生活在哪个城市,有又哪个不带着我们中国人这种传统的注视教育的观念?我们把父辈的对我们这辈人的期望和嘱托,无一保留又传递给象AL一样在异国出生,在异国长大的这些小儿郎。。。
下课时去接AL时。哇!走廊上站满了人。好多的家长,可能比上课的孩子还多,因为接孩子的可能有孩子们的爷爷,奶奶,爸爸或妈妈,还有怀中抱的小弟弟或小妹妹。。。
我拉着儿子的小手,好不容易,才杀出了丛围,找到了AL的语文教室。又是一群群的家长,一群群的小儿郎。。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